首页 麻将模拟器·com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补阳先通后温: 清瘀开路, 再点火暖身
发布日期:2025-09-07 11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05

补阳这事儿,可不像炖羊肉汤,一锅猛火就完事。很多人手脚冰凉、腰膝酸软、精神萎靡,上来就啃附子理中丸,结果呢?

上火、口干、流鼻血,阳没补上,先把“火”勾出来了!为啥?中医补阳,讲究“路子要对,顺序不能乱”,得先“通”后“温”,就像您要烧炕,得先扫干净烟道,再点火,不然全堵家里了!

第一步,先上“桂枝茯苓丸”,这不是妇科专属!《金匮要略》里张仲景写它治“妇人宿有癥病”,但核心是“活血化瘀,通阳散结”。

您要是体内有瘀堵,比如舌下静脉紫暗、月经有血块、小腹凉痛、走路腿沉,阳气再足也送不到手脚。

方中:桂枝,温通经脉,是“点火柴”;茯苓,健脾利湿,清“路障”;丹皮、桃仁专化瘀血;芍药,缓急止痛。五味药一通操作,把经络里的“垃圾”清一清,阳气通道就打开了。

第二步,才是“附子理中丸”登场!

这时候,阳虚的典型症状才该补:怕冷、四肢不温、肚子冷痛、大便稀溏、舌淡胖有齿痕。

这方子出自《和剂局方》,是补阳温中的“老班长”:炮附子(先煎!安全第一),大辛大热,直补肾阳,是“大锅炉”;党参、白术、干姜联手温补脾阳,管“后勤供暖”;炙甘草,调和诸药。

整个方子从脾肾两补,把阳气从根上暖起来。

为啥必须先“通”后“温”?《医宗必读》说得好:“瘀不去,新不生。” 临床也发现,先用桂枝茯苓丸调理一个月,再进补的患者,吸收好、不上火,症状改善率提升,反之,闭门留寇,越补越堵,越堵越虚。

先让桂枝茯苓丸当“清道夫”,再让附子理中丸当“供暖站”,路通了,火才烧得旺。



Powered by 麻将模拟器·com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